在繁囂的台北,巷弄裏卻隱藏不少寧靜而溫暖的小店。而鄰近中山捷運站的巷弄裏,則有一間以詩為主題的小店「詩生活-詩人雜貨店」。店裏主要售賣詩集,亦匯集了不同的人悲喜交集的生命故事,一個小小的避風港正逐漸在城市中醞釀...

" /> 蟻民 Ants Public

【專訪】香港詩人陸穎魚的台灣「詩生活」

Vivian Leung 15 Sep, 2017


 香港詩人陸穎魚的台灣「詩生活」


香港詩人陸穎魚三年前由香港嫁到台灣,今年五月於台北巷弄開了一間以詩為主題的書店,開業不夠兩個月,已經匯集不少陌生人悲喜交集的故事。這間主題清晰的「詩生活-詩人雜貨店」,吸引人們因「詩」慕名前來,在此相遇,互相傾吐,留下彼此生命的痕跡。


誰說「詩」是難以親近的?詩也是生活的一種,隱而未顯的痕跡,是浮躁的日常生活裏一隅綠洲供人喘息,無形中連繫著遠方的陌生人,彼此交換共鳴。


台灣開店得著更多人生想法


其實香港人移民台灣也有很多現實問題需面對,剛來到台北,魚也試過尋找正職,但台灣薪資太低,要找到月薪港元一萬的工作不是容易,她難過自己心理關口,也不想犧牲太多時間工作,忽略「慢活」的感受,於是索性變身自由業,在家接些文字工作代替正職。


可能魚的先生是從事出版,所以她慢慢萌生開書店的想法,但每次她與台灣朋友談及此事都被勸告要慎思,因書店工作辛苦,賣書利潤又低,一定要有心理準備才好實行。後來,魚想既然自己喜歡寫詩讀詩,何不開一間以詩為主題的店?最後便在中山區的巷弄裏,實現夢想中的書店。


開業只是一個月,已有不少台灣和香港朋友得悉此地,特地到此探訪。該地段鄰近中山及雙連捷運站,租金比較昂貴,而賣書利潤不多,魚粗略計算後,五月虧蝕約台幣五千元;而六月是台北梅雨時節,雨天令店舖人流大幅減少。雖然書店生意仍未踏上軌道,但這個小小的以「詩」為主題的空間,讓她遇上了不同的陌生人。


聽魚說,有許多抑鬱症患者會來詩生活找她談天,可能讀詩的人都比較多愁善感吧,所以他們知道這間書店是以詩為主題,自然希望能前來翻翻詩集,或者與魚交流生命裏的傷疤故事。有些時候,她聽著聽著,都會跟這些讀者一起落淚;更有客人曾經讀到一首詩後,一時感觸流淚,便立刻買下該詩集,她亦會跟據每個客人喜好、個性推薦詩集,那是一個溫暧的交流啊。


生命裏能夠有這些相遇,因「詩」連繫到遠方的陌生的心靈,甚至交心,令魚覺得即使開書店賺錢不多,但開書店最大的得著是,生活狀態是可以選擇的,不必然是城市那種急速、要求「快、靚、正」的步伐。


18664357 2012022779018071 7549575892044632470 n


要揭開詩句才能得悉飲品的飲品餐單。魚希望把詩融入生活,並讓每個客人,甚至令那些平時少接觸詩的客人都要先瀏覽一篇詩句才能點餐。


P3


架上陳列了香港的詩集,有香港著名作家、詩人也斯《雷聲與蟬鳴》、西西詩集等。魚亦希望推廣香港的現代詩。繩上夾的是魚跟插畫師合作的明信片,明信片背後附有魚詩句。


P2


除了售賣詩集、小說外,亦有賣關於詩的商品。例如印有詩句的皮革書籍、筆套、附有詩句的明信片等,把詩融入生活,體現詩是源自生活。


寫詩源於生活的傷痕


至於魚的寫詩故事又是如何開始呢?新聞系出身的魚,本身就愛看書,中學時期便經常跑圖書館,臨近大學畢業的最後一個暑假,某天她在公共圖書館看見新詩創作坊的介紹,便參加了課程,就這樣開始了寫詩生涯。後來,得香港文學界前輩葉輝的鼓勵與推薦,魚順利出版第一本詩集《淡水月亮》,該詩集早已絕版,她亦打算三年後再把處女作推出十周年紀念版本。


Untitled 10


魚第一本詩集《淡水月亮》。


寫詩近十年,魚在台北亦出版了兩本詩集《晚安晚安》和《抓住那個渾蛋》,她認為會讀詩或寫詩的人,都是比較善感,對於生活比較敏感,因對世界有所付出,有所愛,所以也比較容易受傷。「寫詩是想抒發自己內心的情緒,想表達自己對世界的想法和感受,但詩是曖昧的,所以不能想寫得太明明白白,要讓讀者有聯想的空間。」


或者,詩未必能給予我們未來的出路,但可以肯定的是,陸穎魚所開的書店,將是一個溫暖的避風港,而它確實已經安撫過不少陌生人的心靈,並在詩句中找到堅強生活的力量。


詩生活-詩人雜貨店
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二段75巷37號
營業時間:星期一、星三至日2PM-8PM(逢星期二休息)
*最低消費一杯飲料


相片來源:詩生活-詩人雜貨店FB 及梁惠娟攝
文:梁惠娟

聯 絡 我 們